00:47,拉响警报!
00:58,紧急转移!
约03:00,57人成功转移!
04:00,山体滑坡!
“零伤亡”!
6月15日凌晨4时,受台风“蝴蝶”效应影响,广东茂名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联二自然村突发山体滑坡,约5000立方米规模的泥土倾泻而下,冲向民房。所幸在灾害发生前的数小时,村干部刘名芳在巡查时透过“大量黄泥水”,发现风险隐患,及时上报,镇村干部拉响警报,紧急组织转移,25户57名群众安全撤离到安置点。
这场“教科书式”的紧急避险,既是对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战,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。
刘名芳的身后,是一群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岗位、担当职责的朴实身影。15日零时42分,暴雨如注的深夜,刘名芳与同事打着手电筒在联二自然村巡查,发现“水流浑浊发黄,裹挟着泥沙和小石子”,凭借“地表的水清则无事,水黄则可能有问题”的防汛经验,判断出潜在地质隐患,并立即上报。驻村镇领导刘春华与村支书曹木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,确认存在山体滑坡重大风险后,作出“立即转移群众”的决定。仅几分钟时间,联二自然村及其他自然村的村干部快速响应,集结到位,为及时转移群众提供了坚实保障,为成功避灾抢足了“黄金时间”。
6月16日下午,刘春华(中)、刘名芳(左)与村干部在山体滑坡现场巡查
这场争分夺秒的转移,是干群一心、合力防灾的生动实践。“所有人立即撤离,不要带东西!”零时58分,中和村委会响起铜锣声,大喇叭、手摇报警器、哨子声响彻山村,镇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,确保不落一户、不落一人。经过近2个小时的“生死竞速”,联一、联二、田寮三个自然村25户57名村民全部安全转移至村委会安置点。面对黑夜“看不见”的隐患,面对突如其来的转移,为什么没有群众迟疑?为何干群能同心同行?透过村民的回忆不难找到答案:有村干部浑身湿透站在雨里喊撤离,有人拉起村民的手就跑,有人背起老人趟着泥水撤……
镇村干部连夜转移危险区域群众
“零伤亡”成果折射出基层工作的高效扎实,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党建引领,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真实写照。防灾之际、危难面前,基层党组织坚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确保“叫应”等应急工作机制落实到位。县(市、区)镇村干部下沉一线、履职尽责,确保将上级防灾减灾部署落细落实,实现及时预警、快速撤离,精准判断、果断决策。基层党员干部迎难而上、冲锋在前,到一线足够深,离群众足够近,用实际行动与人民群众同风雨、共患难,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才能赢得群众信赖,凝聚群众力量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合力。惟其如此,党员干部才能树起威信,在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中引导群众听党话、跟党走,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不断增强。
6月17日,村民在安置点休息
从风雨夜巡查救下57人的刘名芳,到火海中徒手救人的韶关基层干部钟威,再到近年来在抗洪抢险等防灾救灾中涌现出的基层干部典型,广东基层干部“风雨同舟”“救人于水火”的群体画像得到生动刻画,正润化成为一股股强大的正能量,不断推动形成向上向善、刚健朴实的社会风气。
省委社会工作会议提出,要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,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,聚焦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,推动党领导下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,更好以自治激发动能、以法治定分止争、以德治春风化雨。相信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,无数和刘名芳、钟威一样的基层干部的默默付出和担当下,全省基层治理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,基层治理体系一定能得到有力完善。
通讯员:岳舍